翻譯在中國究竟始于哪一個朝代,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。那么,中國翻譯教學史呢?根據大連信雅達翻譯公司對相關歷史資料的整理得出的結果表明,從唐朝高僧玄奘主持的譯場時期對佛經翻譯生的培養,到清朝同文館對西學翻譯人才的訓練,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翻譯教學的經營。雖然中國翻譯教學歷史悠久,但很可惜,至今譯界尚無一部完整體系的中國翻譯教學史。
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,各地相繼成立了許多外語學院,當時設置的俄文專業多余英文專業。俄文專業的講讀、語法、會話和翻譯四種課型的設置等教學活動,都有許多資料值得搜集整理。教育部門在1950年將外語人才培養定為目標,頒布高等學校文、法、理、工學院的課程草案,作為各校組織教學、開設課程、編寫教材的依據。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和翻譯外國語文能力,使成為翻譯干部、外語師資及研究外國文學的人才。
中國翻譯教學史的研究不能僅僅局限在現當代史的范圍,也應該上溯到古代史;同時,關于中國翻譯教學活動的討論,也不應僅僅框定在英語翻譯,而應拓展到俄、法、德、日語等其他語種,這樣才能將翻譯教學史的研究引向更廣、更深的層面。